為進一步加快推動我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市發改委出臺《南昌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規劃 (2021-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4350億元,年均增長9%左右,高于全市生產總值增速 1-1.2 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左右。
到2025年具有省會特質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基本建立
《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 年,全市服務業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生產性服務業 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明顯提高,生活性服務業主動適應人民高層次多元化需求的能力顯著增強,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涌現,具有省會特質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基本建立。
經濟貢獻實現新提升。服務業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5%,其中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貢獻度更加凸顯,服務業稅收對全市稅收的貢獻率為65%左右,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超過52.8%。
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服務引領全省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制度型開放示范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南昌綜合保稅區、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建設達到沿海發達地區水平,成為打造開放型國際物流樞紐、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到2025年,全市服務貿易規模超85億元,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41.63億元。
打造 “一核兩翼、一心多城”服務業空間格局
《規劃》提出,構建布局合理的服務業梯次發展結構,著力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形成 “一核兩翼、一心多城”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
“一核”即城市中央活力區,由東湖區、西湖區、紅谷灘區組成,加快建設全市高端現代服務業高度集聚發展的核心功能區。
“兩翼”即以贛江為軸的昌南城、昌北城,具體包括青云譜區、南昌經開區,其中,昌南城片區重點發展電子商務、智慧物流、檢測檢驗認證、文化創意等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商務服務、科技服務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昌北城片區積極培育新興服務業態,加快發展智慧電商、現代物流、節能環保、金融服務、商貿服務、家庭服務、文化創意和旅游健康等,創新發展云上經濟和流量經濟,建設國際一流的 AR/VR 科技創新城和商旅文體康聯動發展區。
“一心”即由南昌繞城高速-外環高速至福銀高速交會處連結形成的心形區域,具體包括西湖區、東湖區、青云譜區、青山湖區、紅谷灘區以及新建區、南昌經開區、南昌高新區、南昌縣部分區域, 打造服務江西、面向中部、走向全國的“南昌之心”。
“多城”即多個服務業集聚城區,主要包括九龍湖副城、儒樂湖副城、瑤湖副城、南昌縣副城、龍鼎副城、進賢縣城等六大服務業重點片區,積極打造多點支撐、異彩紛呈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特色組團。
建立“5+6+4+4”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
《規劃》提出,立足于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和整體競爭力,重點推進五大區域中心建設,著力促進六大成長產業做大做強,全面提升四大幸福產業供給質量,積極培育四大新服務經濟,加速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5+6+4+4”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高品質服務業集聚發展中心。
做優做強五大區域中心。圍繞現代金融、交通物流、創新創意、綜合消費、總部營運等特色產業,放大既有產業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增強服務功能, 拓展服務半徑,全面高標準建成現代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創新創意中心、綜合消費中心、總部營運中心五大中部區域性中心。
發展壯大六大成長產業。圍繞信息服務、人力資源、節能環保、會展服務、電子商務、 服務外包等高成長性服務產業,堅持量質并舉,深挖資源價值,打造未來服務經濟發展新亮點。
加快發展四大幸福產業。圍繞文化旅游、健康養老、健身休閑、家庭服務等四大幸福產業,突出綠色、健康、時尚、智慧等特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精細化、高品質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培育和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積極培育四大新服務經濟。全面推進“服務業+”行動,加快發展綠色經濟、平臺經濟、 融合經濟、共享經濟等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服務創新主體,積極開拓個性化專業化服務產品,提升產業鏈附加值和競爭力,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