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作為全省首批GEP核算試點城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決策部署,圍繞打通“兩山”轉換通道、提升綠色發展水平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位推動、全面謀劃,保障機制有力夯實
在市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工作組,統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制定印發了《南昌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重點任務清單》。將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寫入《南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Ο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并在2021年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點中具體布置實施。
二、科技支撐、系統保護,生態底色不斷擦亮
一是以科技為支撐,有序推進GEP核算試點工作。完成了全市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全面打通了環境質量檢測、污染物排放、污染源排查數據網絡,完成了114個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點位監測任務,40個鄉鎮病蟲害監測點、24個濕地資源監測點建設,實現了資源動態監控、數據實時共享。積極啟動全市GEP核算試點工作,是全省第一個通過公開招投標,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簽訂了《南昌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體系建設工作項目技術服務合同》的地市。二是以保護為重點,不斷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大力實施森林生態修復工程,2021年累計完成“四化”造林面積5000余畝,闊葉樹更新改造2200畝面積,低產低效林改造3600畝,封山育林8500畝。實施南鐵采石場礦山復綠工程,使裸露礦山變身為礦坑公園。打造了一批鄉村綠化品牌,完成32個森林鄉村和4個鄉村風景林建設。建立了5G智慧禁捕指揮系統,對贛江和撫河南昌轄區水域實行全面退出捕撈,實現了“船網證”100%回收,退捕漁民100%就業。三是以試點為依托,不斷總結先行先試經驗成果。進賢縣入選“濕地銀行”省級試點縣,達成了全省“濕地銀行”交易的“第一單”,交易金額900多萬元。新建區落實《贛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獲得永修縣撥付的流域補償資金200萬元。灣里管理局成為首批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基地創建單位,2021年新培育省市休閑農業示范點5個、省級休閑農業精品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1個,游客接待量突破2338.6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75億元。
三、產業協同、多元探索,轉換通道持續暢通
一是積極打造國家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示范基地。2021年統籌市級財政資金1642.64萬元(省級114萬元)支持農業四大特色產業(蔬菜、水果、中藥材、花卉)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國家級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已籌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3個。二是大力實施生態產品品牌價值提升工程項目。印發了《南昌市農產品品牌目錄管理辦法》《南昌市農產品區域公用、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等系列文件,開展了第一批“贛鄱正品”品牌評選工作,重點打造了恒湖小龍蝦、軍山湖大閘蟹等優質品牌。積極推動中央、省農產品產地冷鏈倉儲項目建設,累計申報項目16個,獲批13個,申報成功率達到81.3%。三是推動建設一批冷鏈物流和鄉村配送項目。制定了《南昌市供銷社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方案》,與建設銀行南昌分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授信24個億,搭建“互聯網+第四方物流”平臺。改造“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中心1個,升級改造快遞分撥中心為第四方物流精品網點35個。深入開展“快遞進村”三年行動,創新打造“1+1+N”(即“郵政+縣區包干品牌+其他融合品牌”)模式,全市1074個建制村已實現“快遞進村”工作目標,建制村郵政快遞服務站覆蓋率100%。